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团建设 / 理论学习 / 正文

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1-05-17      点击量: 

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

时代的学风反映时代的大学精神、大学气象,与时代潮流和社会风气相映衬,既折射当代高等教育的问题,也预示着中国的未来。

今年以来,学术造假成了时尚秀,频频见诸媒体,让人大跌眼镜。许多教师学生抄袭论文不以为耻,不仅有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全文抄袭,还有教授论文、博导论文、校长论文、院士论文涉嫌抄袭,道德

底线常常被突破,以至于学校和学术界也见怪不怪。这反映了学风不正现象非常普遍,促使人们全面审视高等教育的乱象频生。

 大学的功利化与大学精神、大学使命

在这轮全球化进程中,大学获得了空前的扩张,但也存在违背大学精神和大学使命的诸多倾向,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是出现了过分功利化的倾向。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了社会的普遍功利心理,大学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走得很远,甚至变成了名利争夺场。如,大学的运作越来越商业化,发展项目的设置越来越重视收益回报,大学的绩效考核对学术特性的背离,对教师的评价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指标和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而忽视了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远离学术精神,并从根本上削弱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导致大学弥漫着浮躁的情绪,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功利化倾向,既来自于社会的压力,又对社会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反思这一倾向,匡正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二是出现了过分产业化的倾向。表现为大学企业化、教授老板化、考核绩效化,经济人假设和效益导向被当作发展的指导思想,导致大学发展方向迷失、大学精神被动摇、作为良知守望者的大学追求被淡化。高等教育是服务业的一个分支,但教育属性决定高等教育不能完全按照产业化运作。大学如果产业化就必然面临按照商业规律解构和重组的命运。有卖点的被操作放大,无卖点有社会价值则会被束之高阁。所以,要对大学产业化发展趋势和强调服务社会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反思,是不是大学也和企业一样,让价格机制来指导一切。

三是出现过分强调适应社会的倾向。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迎合市场化和全球化,大学把适应社会甚至迎合潮流作为指导思想,大学精神不自觉地被淡化。这导致大学在适应社会与引领社会上形成新的不平衡,它远离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正如弗莱克斯纳指出的:“大学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大学不仅要适应社会,更要引领社会发展。

四是出现了明显世俗化的倾向。表现为大学这个组织的信仰与信念的世俗化、大学组织的利益化与行政化、教育腐败与学术腐败的公开化等。这些世俗化的倾向,导致大学所追求的“旨在提高社会的知识氛围,培养国民的公心,净化国民的情趣,为浮躁的公众提供真正的公理,为公众的理想提供确定的目标,扩大时代的思想库并注入冷静的思考,促进政治权力的行使,提高人际交流的质量”等崇高的使命没有被很好地坚守,使大学作为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之地、社会良知的守望地、社会发展的向导,用正确的伦理导向来确保知识被用于正确的方向和目的,这些神圣的使命被弱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大学混乱的原因“就是追逐金钱”。因此,大学不应该在适应社会中成为经济动物,否则大学的发展将远离大学的精神和使命。

大学的核心功能与延伸功能

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处理好核心功能与延伸功能的关系。大学作为一个组织的本质和特性是教育,是因培养人才而存在。大学承担的其他社会功能都是这一核心功能的延伸。当今中国的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辐射、国际责任等诸种功能,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受时局、社会与个人利益取舍的制约,往往把大学的核心功能给弱化了。领导对人才培养的时间投入不足,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特别是,“严进宽出”的流弊由来已久。因此,大学教育受到社会广泛的诟病。

在处理核心功能与延伸功能的关系中,大学的理念与制度安排十分重要。如果大学的理念不是以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为中心,而是以争项目、发论文、搞创收为指针,学校的制度安排就会追求肤浅、远离大学的使命和精神,大学将会充满投机者而不是学者、答疑解惑的师者。所以,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守大学精神,是大学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学与政府、学术与行政

处理好大学与政府、学术与行政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一直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社会。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计划、统筹、管理能力很强,成就了今天的局面,但也存在包办过多、统得过死,管理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现象。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但政府的投入一直远远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课程建设经费、图书经费、实验经费、实习经费等投入不足是普遍现象,导致大学提高质量缺少必要支撑条件。另一方面,政府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推动得不够,比如构建权责对称的大学组织框架与治理结构、学术自由的科研制度、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等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育体制、机制与管理还没有形成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支持环境。因此,理顺政府和大学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处理好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是大学能否科学发展的保障条件。长期以来,在政府主导办学的体制下,学校主要由科层组织进行管理,行政权力往往主导甚至取代了学术权力,专业组织成员往往绝大多数是兼任行政职务的“双肩挑”人员,学术权力的行使过程容易被行政权力主导。因此,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大学甚至呈现行政化、官僚化趋势。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大学的本质属性。所以,如何保障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如何厘清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行为边界,尤其是如何保证校院长在行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中不错位问题,成为大学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光明日报》2009年11月18日  第11版)


上一条: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下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09年9月)

关闭

Baidu
sogou